“偏是江山勝處,酒賣斜陽,勾引游人醉賞,學金粉南朝模樣。”《桃花扇》對于明代亡逝的悲惋悵惜之情,至今仍然催人感懷。确實,在明朝中後期,無論經濟還是人文都是一派繁榮鼎盛的氣象,卻因政治的腐敗而大厦崩摧,轉眼間換做了“别姓人家新畫梁”,宛然如幻夢一場。
一個朝代有一個朝代的味覺風尚。明代發達的士大夫文化講究文雅藴藉的意境,反映在飲食之道上,也是追求一種入口清淡而回甘紛飛的感覺。即如食蟹,對于今人 來說,大概怎麽也想不到會有張岱“蟹會”那樣豐富而和諧的、如水墨畫層層皴染的舌尖體驗。張岱是明末的散文大家,更是一代風流貴公子,遭遇國亡家破之痛以 後,在貧寒的山居生活中提筆追憶曾經的繁華與曾經的風雅,引發着一代代後人的追慕之情,也提升着一代代後人的品位。他隨筆寫下的一章小品文《蟹會》便向我們展示,品蟹,不僅僅是持螯大嚼而已,而是應該以蟹香為中心,建立起一個多層次的滋味組合。
每年十月,張岱都與朋友們一起舉辦“蟹會”。友人在午後陸續到齊,啜茗閒談一陣,漸近黃昏,便開始盛宴。那絕對是一場盛宴,卻没有任何離奇怪異的山珍海味,完全是利用彼時江南尋常可見的食材,然而,經過精心的調制,張岱卻讓這些樸素的食材焕發出不尋常的風採。
螃蟹的最大特點乃是“不加鹽醋而五味全”,所以只要整只煮熟即可,不必有過多的花哨。美酒相佐,是蟹宴上必不可少的風景,張岱在這時縂是以一種叫做“玉壺 冰” 的白酒來饗娛衆賓。推測起來,玉壺冰很可能便是清代著名食譜《調鼎集》中提到的“冰雪酒”,是以二斤冰糖、二十只雪梨配三十斤酒的比例,將冰糖與梨浸泡在 最優質的燒酒中而成。說起來,在《紅樓夢》中的螃蟹宴上也有這樣的細節:黛玉說,“我吃了一點子螃蟹,覺得心口微微的疼,須得熱熱的吃口燒酒。”于是寳玉 立刻命丫鬟將合歡花浸過的燒酒燙一壺奉上。可見,明清時期,吃蟹時伴以“消冷積”、“解魚腥之氣”的燒酒,特别是用果、花浸過因而汎溢植物清芬的燒酒,竟 是一種通行的飲食風尚呢。
為了避免腥冷,活蟹要一鍋一鍋的煮,隨煮隨吃。張岱作為品蟹積極分子,乃是按人均六只的指標為客人提供痛快饕餮的機會。蟹味雖美,但如果連吃六只也未免顯 得單寡,因此,按主人張岱的設計,在品蟹的間歇,會有盘中的肥臘鴨讓大家調節口味,也會有滿盂澤如琥珀的醉蚶供隨口細嚼。獨具匠心的是,當此之際,小童僕 還會奉上一盞盞的牛乳酪,以便賓主憑之而解腥、驅寒。明人所說的牛乳酪與今天我們所熟悉的“奶酪”不同,是將牛奶加熱,再進行攪打,使之變得更為濃稠。至 于張岱家造的牛乳酪,則可說是獨家秘方精制而成的傑作:自養一頭牛,每天擠到的鮮奶于入夜時放置在大盆中,静置一宿之後,液面上會堆簇着厚厚的“乳花”, 也就是牛奶自然凝成的精華。將“乳花”入鍋中熬煮,同時,按一斤乳配四杯茶汁的比例,加入蘭雪茶的清汁。也就是說,食蟹間際所飲的牛乳酪,乃是藴含着淡淡 的茶息,以張岱自己的話形容,這種稠乳“吹氣勝蘭,沁入肺腑,自是天供”。不僅如此,他還喜歡在自制的牛乳酪中加入“鶴觴花”的花露,上火熱蒸。宴席上, 于膏黃滿口之後,忽然來上一杯茶香或花露隱約的熱酪漿,大概真的足以體會“醍醐灌頂”的境界吧。
啖蟹既飽,隨之上席的便是一道湯菜——鴨汁煮白菜。如此清淡的蔬肴一旦出現,也就意味着蟹宴算是結束了主題,進入到意興悠閒的尾聲阶段。很自然的,再下一 輪便是一鮮兩乾的水果環節,鮮水果為新橘,乾果則是風栗子、風菱角。可以想象,圍桌而坐的人們一邊輕松地談天,一邊隨意將酸甘的橘肉以及甜糯的栗子果、菱 角仁送入口中,在剛剛經歷了膏黃滿壳的餍足之餘,此刻,唇齒間體驗的是怎樣微妙的流轉呀。
以中國人良好的飲食習慣,無論怎樣的奢華豪宴,最終縂要進一點主食為宜,而在張岱作主人的蟹宴上,這一環節同樣没有被忽略,並且,被安排得樸素得體,僅僅 用紹興兵坑所產筍乾制成精細的下飯小菜,送一小碗好白米飯下肚,以此為一場美好的享受打上最終的鼓點。當然,必不可少的,隨後還要以一壺香茶來清漱腑臓, 在這個環節,張岱所捧出的乃是由他特别發明的“蘭雪茶”,這種茶烹點時的一個必須的特殊環節,是先冲出濃茶水少許,投下茉莉花浸泡,待放涼之後,再澆入滾 水調淡,據說,其茶色就像紙窗上初映的曙光一般,晶明透亮。
在入清以後的貧寒生活中,張岱回憶起昔日的年年“蟹會”,也不禁感慨“真如天廚仙供”。是啊,圍繞着“甘腴雖八珍不及”的肥蟹,而依次鋪以冰糖與雪梨風味 的熱燒酒、臘鴨、沁着茶香與花露的熱牛乳、酒腌的蚶子肉、鴨汁白菜、橘瓣、乾風栗、乾風菱、筍乾配白飯、漾着茉莉花氣的綠茶,這是一個多麽清淡而微妙的味 覺的變換序列啊!然而,掐指算來,如此豐滿的感官饗宴,不過動用了一種酒、一種茶、一種飲品、葷肴一道、素肴一道、葷素小菜各一種、白飯一道、鮮果一種、 乾果兩種,絲毫没有暴發戶式的炫耀性消費。明人風味,不僅雅,而且精,這精與雅表現在能將尋常食材賦予迥出塵外的品質。
往事成塵,不過,既然張岱在《蟹會》中詳細留下了明時品蟹的方式方法,那麽,在今天,將中國歷史上曾經的風味復制再現,就應該是一種必要的功夫。